传统礼仪是什么?

76 2024-10-17 11:32

一、传统礼仪是什么?

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二、传统外交礼仪?

外交礼遇三原则.

对等的原则:即一方出场与来访者在级别、职务、以及待遇、费用等方面,大体上要对等.除非有特殊的安排,外交礼遇不宜随便提高或降低;

破格的原则:有的来访者身份虽然不高,但有较深背景,或一方对另一方有特殊要求,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给来访者以破格的较高接待礼遇.

从简的原则:即重精神、重友谊、重实效、不重形式,不讲排场,不事铺张.从简不等于冷落,要注意生活照顾,尽量做到热情周到.

我国的外交礼遇规格是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具有中国特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事接待要体现无产阶级的外交风格和风度.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强加于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反对低三下四的庸俗作风;二是礼宾安排要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相一致,要有针对性,重礼仪、重实效,生活上要尽量热情周到;三是提倡勤俭办外事,反对讲排场、摆阔气. 四条基本标准.

举办任何一项对外交际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具体工作.因此要求每一个礼宾工作人员既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又要熟悉各方面的业务,并且还要有既严谨又灵活的工作作风.一般来讲,衡量接待工作完成得好与不好,有四条基本标准:礼遇、宣传、安全、服务.

三、家族传统礼仪?

一、餐桌上的家规

1.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长辈要坐在正中间,受宠的孩子可以坐在长辈身边,但不能高于长辈;

2.与长辈一起吃饭,晚辈不能先于长辈动筷;

3.吃饭时不要吧唧嘴巴,喝汤时不能发出吸溜声;

4.筷子不能直立于饭中间;

5.不能用筷子敲锅碗;

6.吃饭时,不可一只手耷拉在桌下;

7.吃饭时不要更换座位,更不能端着碗乱跑;

8.帮客人添饭时,不能问还要饭吗;

9.吃饭不许咬筷子;

10.夹菜时,只能夹离自己最近的;

11.去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动筷客人才能动;

12.倒茶不能倒满,壶嘴不能正对人。

四、传统菜系礼仪?

1.餐具的摆放。中餐当中餐具的摆放很重要,可谓是中餐礼仪的门面,餐具摆放的讲究能让宾客在进餐之前就感受到主人的重视和热情。在中餐中需要用的餐具主要有碗、筷、杯、碟、勺等,正式的摆放规则应该是水杯和酒杯分别在菜盘子的正上方和右上方,筷子和勺子可以放在垫巾或者垫纸上,也可以放在专用的底座上。

2.上菜里顺序。吃中餐的时候上菜顺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应该先上冷盘(比如凉拌类的),然后上热菜,最后才是餐后水果和甜点。在餐桌上每个位子都会准备一张湿的纸巾或者毛巾,这是用来擦手用的。桌上还有换门用来呈吃剩的骨头果皮的餐盘,这些吃剩的残渣要放进去,不要摆放得桌面到处都是。

3.座位的安排。座位的安排在中餐礼仪中十分重要,位子体现了人身份的尊贵高低,中餐礼仪中历来有“尚左尊东”的说法,而且根据宾客的年龄辈分,辈分最高的应该是最尊贵的可人,应该上座,只有上座入座以后剩下的客人才可以依次入座。

五、山东传统礼仪?

回答如下:以饭桌为例:

山东人饭桌上的礼仪规矩包括:

1. 客人先行:山东人认为客人是上帝,所以在饭桌上,客人要先行动筷子,先倒酒。

2. 尊重长辈:山东人重视家族和家庭,所以在饭桌上,要尊重长辈,不要抢夺食物。

3. 端庄得体:山东人注重仪态,饭桌上要端庄得体,不要大声喧哗。

4. 不喝酒不成杯:在山东,饭桌上喝酒是常态,不喝酒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主人。

5. 端菜让人:在山东,端菜让人是表现尊重和礼貌的方式,不要自己拿菜。

6. 不挑食:山东人注重节约和尊重食物,不要挑食,不要浪费食物。

7. 不吃剩菜:在山东,吃剩菜被认为是不尊重食物和主人的行为,不要吃剩菜。

8. 不放筷子:在山东,放筷子是表示放弃的意思,不要放筷子,要尽量吃完。

六、农村传统礼仪?

是指在农村地区传承和秉承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习俗。总体而言,在现代社会仍然保留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在加强社会凝聚力和人际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尊重长辈、传递感恩和友善的态度等礼仪行为,农村社区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村民间的互动与交流。其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各种习俗和庆典活动,人们能够传承和弘扬农村的精神文化遗产,让农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最后,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遵守礼仪的行为可以减少冲突和纠纷,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与安宁。所以可以说,在当前仍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七、过年传统礼仪?

首先,过年的头等大事就是守岁,在除夕夜里,亲友欢聚在一起,看春晚打麻将,大家一起通宵熬年守岁,聊聊过去一年的喜事,展望一下新的一年。但是注意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老人对这些是非常忌讳的。

大年三十过完,就要开始去拜年了,拜年时一般都穿上新衣服或者看起来比较喜庆的衣服,提上精心挑选的礼品,注意对于亲人、同事、领导的礼品一般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自己与要拜访的人的关系,准确地挑选礼物。而且要注意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的称呼有所了解,否则见面叫不出称呼会非常尴尬,还要注意吉利话要说得得当,这个也要事先准备的。

我们拜完年,总少不了在一起聚餐。那么了解合适的聚餐礼仪能让你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春节是一个欢快的节日,所以在餐桌上交谈要幽默。其次,劝酒适度,过年虽然是要开心,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破坏原有的感情氛围。

最后,就是待客的礼仪了,去别人家拜完年,自己招待客人应该怎么办?春节客人来之前要提前打扫家里,并准备好水果、糖、茶具等等。等客人来到家中,要热情待客,积极给客人倒水,也可以邀请客人在家吃饭。

八、中华传统礼仪?

总结出八个字:忠孝仁义 礼仪廉耻。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三、礼貌待人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 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 在,都给人以启迪。

九、传统礼仪强调的是什么?

礼以节人,从向内的内圣角度看,是人修养的关键。人不可以恣意而行没有节制。人可以不受限制的想法很幼稚。所以,懂得了节制,才可以摆脱幼稚,才立得起来,此所谓“不学礼,无以立”。

礼以节人,于内,就是懂节制,能够抵御诱惑而有定力,不飞扬浮躁;于外,就是懂得为他人着想,不可恣意而为而不顾及他人。

朱熹老夫子所讲的“存天理,灭人欲”,正确理解是:合天理的人欲应当作为天理的一部分与天理共存,而过度的人欲,例如:骄奢淫逸等等应当被灭掉,也就是拿好恰当的分寸,“礼以节人”。对于成功的博弈策略而言,分寸得当地节制也是成功之所必须。

中国人讲礼以节人,是节制自己而为别人着想。这和我们西方人崇尚自由、自我和私利完全不同。其实中国人节制、约束自己而为别人着想,恰是出于更深谋远虑地为自己着想。比如在讨论“仁”时,中国的圣人讲“己欲达而达人”,达人何尝不是为了达己呢?不懂得礼或是节制,最后吃亏的怕会是自己。此处可看出中国人三分式文化的深谋远虑。

中国以礼仪之邦自居。礼在中国文化中的份量很重。礼不是繁文缛节,至少其精髓不在于此。在中国人眼中,从文化之化成天下的角度来讲,礼上合天道。

十、传统礼仪注重的是什么?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左传?定公十年》注疏。汉服和汉民族传统礼仪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本文依据华夏礼乐文化及相关典籍,并参考写实古画、道教礼仪和儒家礼仪等,制定常用汉礼标准如下:仅供参考。

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①立容(男女通用):身体肃立,下叉手或袖手,目视前方,从容优雅;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隔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古代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行容

②男:身体肃立,叉手(礼仪场合)或袖手,目视前方,步伐从容,庄重大方;

③女:身体肃立,叉手(礼仪场合)或袖手,目视前方,步伐较小,步履庄重;

三、跪容

①跪立(一般为跪、正坐起身时的准备姿势):

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叉手或袖手,目视前方;女:取跪姿,双膝着地并拢或略窄于肩,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叉手或袖手,目视前方;

②跪坐(一般为拜礼时的姿势):

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于足踵之上,叉手或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两膝上,目视前方;女:取跪姿,双膝着地并拢与头同在一线,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于足踵之上,叉手或袖手或手相搭合放于两膝上,目视前方;

四、坐容(包括经坐)

上身(腰以上)直立,叉手袖手或手合搭放于身体膝上,目视前方,如为经坐,则足背平放于地,臀坐于脚后跟上;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五、揖礼

(一)男子揖礼:拱手当心外推以作揖。王见诸侯的作揖礼式。《周礼?秋官?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郑玄注:“时揖,平推手也。”

①长揖:肃立叉手,俯身;拱手立掌高举前推,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手至踝而上,是谓“长揖至地”(郦生之长揖是谓替代对刘邦的跪拜之礼)。

②天揖(或曰高揖,深揖)揖礼手位于额头高者,为标准揖礼,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身体肃立叉手,双手合抱掌侧立于胸,男士左手在上,手心向内,指不出拳锋,俯身前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90度,起身时回手至胸,然后拱手而立或叉手。

③时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推手):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

身体肃立叉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45度,起身,同时自然叉手或袖手。

六、拱手礼,同辈日常见面

拱手是谓沓手也。一般当胸拱手,手心向下(内相对),手不前伸。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一般站立男子是脚与肩同宽,女子是略窄于肩。向前小推一到两次是常礼,一般不躬身;大礼是抱掌靠于胸前,同时鞠躬45度,重礼是鞠躬90度。

拱手礼可以视距离远近皆用,手可抬高遥祝,宁高不低,不能低于胸。

七、女子叉手礼、万福礼

①女子叉手礼:用于日常行礼。

身体肃立,双手叠抱于腰前,右手在上,手心向内,一般欠身约20度、女子福礼(又叫:万福礼或道万福):用于同辈着汉服日常见面,辞别时。

身体肃立,两手相叠扣,右手在上,放于胸腹前,左脚后退至右脚后,前蹲微屈膝,微俯身约20度。

②男女坐时欠身礼(包括正坐)(男女通用)(饮茶礼):一般用于还礼时。

端坐,叉手或手自然垂叠放于膝,举拱手礼微欠身约20度。

③奉茶、受茶、还茶礼:奉茶者双手执奉茶盘或茶盏,上举齐眉,同时微俯首,一般微欠身(约20度);受茶者双手接茶盏,口称谢,微欠身(约20度),如奉茶者将茶盏、茶盘置于几案上,则受茶者行欠身礼;还茶礼如受茶,接盏变为还递盏。

八、拜礼

①男子跪拜礼

1、男子稽首礼: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神、拜庙之礼。

叉手肃立,两脚分开呈外开步为之四平八稳,右腿退后一步成箭步,为之礼让,同时双膝同时箭步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先揖礼手与心平,手心向内,左手在外,俯身,头部轻触手稍作停留,举首,再手下于膝前,至地叠放,左手在上,俯身,头伏于手后边地上,停留片刻(约三秒),直身跪坐,揖礼手位于胸,跪立;起立时尚左脚,提起前衣襟,两手合按左膝,双膝同时离地,起立。

2、男子顿首礼:地位相等的人互用的跪拜礼。行礼方法与稽首礼同,只是俯身引头至地就立即抬起,不作停留。

3、男子空首礼:用于尊者对卑者的答拜礼。行礼方法与稽首礼同;俯身后,手先着地,后头部轻触手稍作停留,直身跪坐,其他等同稽首礼,起立。

②女子拜礼(女子正拜:肃拜):用于正式礼仪场合的跪拜礼。两脚开立同肩或并拢肃立,叉手于腰际正前,退左脚箭步蹲时双膝同时跪下,两膝相并,跪坐,右手压左手,先揖礼,再额手,后下手至于至地,头微俯,欠身约30度,稍停留(约三秒),直身,跪坐,揖礼,收手、叉手于腰际正前,跪立,双膝箭步蹲同时离地,起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美国高温消退了吗?
上一篇:率土之滨被灭国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