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什么要退出北约,又要加入北约?

103 2024-06-08 21:00

一、法国为什么要退出北约,又要加入北约?

法国从来没有退出过北约。

法国只是在1966至2009年期间,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北约政治成员国身份,法国一直都有保留。

法国当年之所以坚持要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把驻法国境内的美军赶走。主要是因为北约成立后,美国主导北约运作,大家名义上是盟友,实际则是“一主多仆”

这种组织架构,显然会严重损害法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戴高乐主义”。要求美国改变北约由美国主导的格局,建立由美、法、英三国指挥的新格局。试图提升法国在北约组织内的话语权。

但众所周知,二战时,法国贡献不大。参加过二战的美国老兵很蔑视法国。

就连战后的安理会五常席位,也是死对头英国在美国面前争取后才获得的。

在美国人看来,法国并没有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资格。

因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就断然拒绝了戴高乐的要求。

提议造拒绝后,法美矛盾凸显。为了给美国的傲慢予以还击。

1959年3月至6月,戴高乐先是宣布法国地中海舰队不受北约指挥。接着又拒绝美国在法国设置核武器的请求,并迫使美国撤出其在法国的核弹及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走出了法国独立自主,摆脱美国控制的第一步。

1960年前后,戴高乐曾试图拉拢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组建英法同盟,对抗美国。

但麦克米伦坚持“大陆均势”政策,不愿意与法国合作。

如1962年,法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美国总统肯尼迪为了逼法国放弃独立核计划,就抛出了一个名义上隶属北约,但实际上由美国控制核按钮的“多边核力量”。

这种自动放弃核按钮的条约,如果签字了,那么法国核武器就掌握在美国手上了。

所以戴高乐就坚决不加入这个计划,无论肯尼迪如何威逼利诱,他都不加入。并且他还力劝麦克米伦也不要加入。

结果麦克米伦不听劝,与美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拿骚协议》,放弃了核按钮,沦为了美军的“导弹基地”。

后来,英国又拒绝加入欧共体,故意给欧洲一体化添堵。

因为这些事,英法矛盾凸显。此后,戴高乐不再对英国人抱有任何幻想。

在他看来,英国自甘堕落。

与英国闹掰后,戴高乐下定决心,既然自己追求法国政治、军事、外交的自主性,那么就只能进一步与北约撇清关系。

下一步,就是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啥叫“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呢?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对北约成员国军队进行统一指挥、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共同制订战略计划、实施统一的武器装备和标准,建立相应的军事基地和后勤设施的军事一体化机构。

这个机构,相当于是欧洲各国军队的总司令部。它的存在,保证了美国能对欧洲各国的军事武装进行遥控。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后,该组织就不再是法军的“司令部”了。所有法军亦不再受北约指挥。法国有了军事自主性。

戴高乐主导法国“退群”后,宣布法军从北约各国退兵。同时要求各国撤出在法国的驻军。

1967年,被下了逐客令的美国和北约国军队全部撤出法国。同时北约机构和北约总部也从巴黎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从此时开始,法国将自主负责本国防务,不再需要美国的“照顾”。

法国和“北约一体化组织”一刀两断后。戴高乐按照法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独立的安全防御体系和军工产业,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军事指挥系统。

即便是戴高乐下台后,继任的四任法国总统也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贯彻。

所以2009年之前,北约的会议,法国只是派联络员参加。法军是否参加北约的行动,取决于该行动是否符合法国的国家利益。

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法国就在安理会上投了反对票,并且表示不派兵协助美军。

不过在2009年时,法国萨科齐以:“单一孤立的国家是没有影响力的国家,法国要在未来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必须摈弃旁观者立场,成为北约军事决策的圈内人为理由”,提议重新加入“北约一体化组织”。

这个提议在国会以329票赞成,238票反对获得通过。

于是法国再次加入“北约一体化组织”。法军的军事和政治自主性也再次丧失。

这一变化,让法国国内的“戴高乐主义”支持者极为不满。

去年10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里昂参观一场博览会时,就被一名民众用鸡蛋砸脸。该民众在扔鸡蛋时,曾高喊“革命万岁”。

事后据媒体的报道,袭击者是“戴高乐主义”的支持者。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马克龙第一次被袭击了。

今年6月,马克龙在东南部德龙省的坦耶尔米塔格县考察时,曾突遭一名男子掌掴。打人的男子在动手前,曾大喊“打倒马克龙”。

插一句,在法国袭击总统是违法行为。

按照法国刑法典第222-13条规定,暴力袭击国家机关执法人员,未造成丧失工作能力病假,或丧失工作能力病假(ITT)8日以内的,嫌犯最高可判处3年监禁,罚款45000欧元。

掌掴马克龙的男子,事后就被法院判处监禁四个月。

明知道违法,却依然有人要这么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自萨科齐自废武功后,法国严重偏离了“戴高乐主义”,让一部分法国人很不满。

法国秉承“戴高乐主义”的时代,一直拒绝美国对法军的控制,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站在现在来看,简直英明)

在硬钢英美的同时,法国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

虽然法国的这一系列操作,无法撼动苏美两家的超级霸主地位。但却扎实巩固了法国作为欧洲一极的身份。

普京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三个半国家。那半个,有人猜是印度,有人猜是法国。

独立自主,这是法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最大的区别。如果没有独立自主,法国凭什么自称欧盟老大?欧盟内的小弟又凭什么服法国?

可是,在美国意识形态的忽悠下,法国却放弃了独立自主,开始唯美国马首是瞻,失去了欧盟小弟和世界很多国家对法国是“世界一极”的认可。

像这种既丧失了军事独立性,又丧失了外交自主性,同时还没捞到什么实际利益的自废武功行为。稍微有点追求的法国民众,自然要强烈抗议。

去年的“美澳潜艇订单风波”,让法国丢人丢上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全球“乳法”风波。

法国人一向心高气傲,这种丢人行为,哪里能忍受?

而法国的政客们,又怎么可能不抓住这个拉拢人心,争选票的机遇呢?

于是,现在的法国又开始有了退出“北约一体化组织”的呼吁。

不过,以现在法国政客的尿性,法国基本不可能退出“北约一体化组织”。

而以法国人一贯的尿性来看——对自己的英雄从来都是用完就扔。贞德被烧死,拿破仑被资产阶级背叛,戴高乐被民众抛弃;对背叛法国利益的法奸从来都是推崇备至,做了法奸的贝当却能活到90多岁。出卖阿尔斯通的马克龙却能当总统。

法国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法国人民孜孜不倦的作出来的。

未来的法国,可能不会再有勇者了。

未来的法国,几乎不可能再有勇者与美国和北约闹掰了。

二、美国为什么要退出北约?

如果北约只是美国的一个工具的话,其他欧洲国家也没有必要搭上自己国家利益。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特朗普曾呼吁,希望到2024年之前各成员国可以将会费支出比例增加到GDP的2%。对于特朗普的要求,德国一直无动于衷,再加上德国与俄罗斯关系日趋密切,德美之间的关系已经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正如特朗普自己说的那样,美国退出北约是为了向其他盟国施加压力以支付会费,而并不真的要退出。即使特朗普真的很任性,他也该知道北约对美国的重要意义。特朗普是要让美国更加强大的,而不是毁掉美国,所以如此重要的组织他不会退。

三、马耳他退出北约

马耳他退出北约

最近,马耳他宣布将退出北约组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决定对于北约以及地区安全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马耳他的退出决定引发了人们对于北约未来的担忧和思考。

马耳他作为北约的成员国,曾经积极参与并贡献于北约的安全事务。马耳他在北约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不断发展的全球安全挑战,马耳他对于继续留在北约的决心产生了动摇。

马耳他退出北约的决定并非一朝一夕之间的意外事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该决定背后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和考虑。首先,马耳他认为北约的决策机制和行动计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马耳他的特殊国内情况和利益。马耳他相信,一个自主自立的国家应当能够独立制定和执行自己的安全政策,而不必受到外部组织的制约。

其次,马耳他与北约成员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例如军事干涉、外交关系等。马耳他认为,这些分歧可能会影响到马耳他的国家利益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因此,退出北约对于马耳他来说是一种选择,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

然而,马耳他的退出决定无疑对北约的地位和影响力构成了挑战。北约作为一个重要的安全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耳他的退出可能会引发其他成员国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削弱北约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对于北约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对于马耳他而言,退出北约也并非没有风险和代价。马耳他可能会失去北约提供的安全保障和共同防御机制。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马耳他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这需要马耳他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不过,马耳他的退出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提供了机会。例如,欧洲联盟可能将加强与马耳他的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安全与发展。此外,马耳他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非北约成员国的合作,扩大自身的外交影响力。

总的来说,马耳他退出北约的决定引发了人们对于北约未来的担忧和思考。马耳他的选择是出于对国家利益和独立性的考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无论如何,马耳他的退出无疑对于地区安全格局产生了影响,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更多的努力。

四、退出北约的国家?

目前唯一曾退出北约的国家是法国。其他北约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冰岛、匈牙利、希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加拿大、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土耳其、黑山共和国、北马其顿共和国。

五、新西兰加入北约了吗?

现在还没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30个成员国: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

六、法国退出了北约了吗?

法国在1966年退出北约,1992年重新加入北约他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是他不参加北约的军事行动.北约的决策权只有美英拥有,戴高乐强烈要求同享决策权,而遭到了美英的拒绝.从此,法国撤消了北约的对法国空海陆军的指挥权.成为了世界上的几个少有独立国防体的国家.

七、退出北约的国家排名?

退出北约的国家是法国。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为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和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摆脱美国的控制,宣布退出美国主导的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法国采取这一举世震惊的行动之后,北约的总部由巴黎迁往布鲁塞尔。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不意味着法国退出西方联盟,而是为了摆脱对美国的依附关系,恢复独立的大国地位。

八、新西兰是北约国家吗?

不是。新西兰既不是欧盟成员国还不是北约的成员国

北约一般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现拥有30个成员国。

北约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冰岛、匈牙利、希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加拿大、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土耳其等国家。

为了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九、退出北约的国家有哪些?

唯一退出北约的国家法国

法国,二战之后,法国一直想要恢复往日的荣耀与地位,然而北约的领导核心是美英,没有法国什么事。戴高乐认为,如果继续留在北约内部,只会受到美国与英国的钳制,法国根本没有重新壮大的机会,所以脱离北约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1959年,法国开始了退出北约的计划,首先是撤回被北约调派到国外的法军,接着又关闭了原本在巴黎的北约司令部,迫使美英将北约司令部改到了布鲁塞尔,一直到1966年,法国逐步实现脱离北约的计划,不用再被束缚。

退出北约之后,法国开始了一系列扩大影响力的计划,比如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法国本就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如今又有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影响力确实明显增加。其次,法国加强了与苏联、中国的联系,这也有效提高了法国地位。

到了90年代,法国成功恢复了大国地位,影响力不比英国、德国差,此时如果回归北约,足以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法国与北约展开了谈判,逐步回到北约的框架之内,比如1998年的科索沃战争,当时法国还不是北约国家,但也主动参与了军事行动。

2009年,法国正式重回北约,美国给了法国两个司令部的指挥权,而北约内部有此待遇的只有英国。不仅如此,法国回归后的第一战(2011年利比亚战争),美国更是“退居二线”,将空战指挥权交给了法国,给足了面子。

十、法国当年为什么退出北约?法国现在是北约成员国吗?

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是的,还有你可以看以下参考资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NATO)是一个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于1949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使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时,其他成员国可以作出即时反应。但这一条条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动用过。及至前苏联解体以后,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法国(1966年退出北约,1992年重新加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想钓鱼,需要买什么装备啊?
上一篇:柚子在泰国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