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南亚旅游优势?
东南亚旅游的最大优势就是性价比高,海岛风景也很美。比起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等发达国家,东南亚旅游的价格简直太便宜,汇率换算的原因,中国人可以秒变百万富翁。在东南亚旅游甚至比国内游都便宜。
除了个别海关,东南亚人也很善良友好,也许跟他们信仰有关系吧
1.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依,距离近。
2.我国主要位于温带地区,而东南亚为热带,景观差异大。
3.东南亚多华侨和华人,语言文化相近,便于交流。
4.宗教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多样。
5.对中国公民签证政策非常简单,旅游成本较低。
海岛和热带风光,这些都是他的旅游优势
二、如果你是一位投资商,你在选择旅游景区的开发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是一项商业行为,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为了长远利益,还要注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一要看旅游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有突出的非凡性、它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要尽量避免孤立的景点或与临近的景点雷同。第二,要考虑与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距离越近越好。第三,要考虑交通的通达性。以上三点是“硬件”,直接决定对游客的吸引力的大小,但若要长久发展,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以保持持久的吸引力,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接待能力,不仅要有满足游客需要的景点、宾馆、饭店、商场及娱乐设施,还要有较高的服务水平,使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到愉快、舒适和方便;二是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既不能超过承载量,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又不能规模太小,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三、印度不同地区的投资环境有什么差异
印度投资环境的区域差异明显,以新德里为首的西北地区、孟买为主的西部地区、加尔各答为主的东北部以及班加罗尔为主的南部地区投资环境相对较好。
四、评价当前旅游业六要素的发展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五、我国加入WTO后,旅游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一个可能给中国旅游业带来巨大影响和深刻变化的时刻正悄然临近。
一、重返GATT:旅游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我国的旅游业,从发展伊始就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接轨,在资源和产品上,东方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广麦的国土,名山大川,丰富物产,以及多年来开发建设的丰富的旅游产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能力上,多年来我国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日益完善的、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能满足吃、住、行、娱、购、游要求的饭店、餐饮、交通等旅游设施,以及遍及全国、进入国际的旅游经营体系;在价格上,我国旅游业服务和产品的价格长期偏低,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重返GATT,不仅对旅游业没有很多不利影响,反而可以利用“复关”后我国与国际社会交往增加的机会迅速地得到发展。
随着“复关”后生活用品价格(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大幅度下跌,人们的旅游度假开支将会增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休闲、度假这一类高层次的消费方式。
旅游业是非贸易创汇的行业,它又属于当地出口旅游资源、出口服务的行业,随着重返GATT和我国开放的扩大,它的创汇呈迅速增长势头。旅游,是绝大多数外国人了解、接触和认识中国的第一渠道、第一橱窗。作为旅游提供服务的内容--食、住、行、游、娱、购、往往不仅为旅游者而且也为投资者提供,因此它又构成现实的投资环境的一部分。办好旅游,建设好我国的投资环境,应当是旅游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重返GATT旅游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多边关贸谈判“乌拉圭回合”提出的三个新议题和重点议题之一,就是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根据加拿大蒙特利尔中期会议的框架文件,旅游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旅游也无可例外地面临竞争和挑战。
1、中国旅游市场将更大程度地开放,国内竞争将进一步成为国际竞争。
关贸谈判对我国旅游业的压力主要是,一是要求我国开放旅游市场,允许在中国办合资、独资旅行社;二是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做导游;三是要求延长饭店合资期限;四是允许办更多的外方独资经营饭店。总之,在中国旅游业这一不出国门的非贸易创汇的领域中,外国人竞争的公开宣战书已经高挂。
2、我国旅游业、旅游企业的素质、体制、机制面临迅速提高、改善的考验。
我国的旅游企业,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自我约束机制,风险意识、自我发展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尤其企业规模偏小,经营分散是普遍的现象。而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将是信息灵敏、反映迅速、管理有方、实力强大的国际旅游企业。能否迅速提高企业素质,改善体制,转变机制,是我旅游业能否经受重返GATT所带来的挑战和考验的一个关键。
3、我国旅游业人才短缺的状况能否很快改变是影响长远的大事。
参与国际竞争要求有一大批精通市场经济规则、国际旅游业务、旅游管理的精兵强将,而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能否迅速改变传统的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状况,鼓励人才竞争,造就人才不断涌现的氛围,这是重返GATT的背后我们面临的真正的考验。
三、关于对策措施的思考。
1、将发展旅游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大力扶持,培植其迅速成为一个导向产业。
如前述,旅游业是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然而长期以来旅游业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观念上将其视作单纯的接待工作而不是经济产业;发展环境上缺乏良好的氛围与政策,法制环境不健全,行业管理能力很弱,各方划地为牢,破坏了旅游环境的统一性。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政策上应当明确:
(一)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行业,实行政策倾斜,在税率、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以切实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