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并非全产业链运营,产品之外,品牌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支撑点。在中国,海尔因此受益,但在海外,实践告诉它,做大品牌的捷径只有收购,尽管这是一条充满风险的路
“战略机会稍纵即逝,海尔的选择是快刀斩乱麻。” 11月12日,海尔集团海外市场总监李攀向《财经》记者讲述了收购新西兰家电龙头斐雪派克(Fisher & Paykel)的过程。
此次收购案,李攀负责协调中国境内的各项资源,包括完成政府审批。而此案也创下了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最快审批速度,海尔仅用19天就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同意批文。李攀说:“我们必须在要约结束前完成所有事情。”
早在2009年,海尔集团已收购斐雪派克20%股份,此次意欲对其进行全资收购。今年9月11日,海尔集团向斐雪派克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出价1.2新元/股。此前,海尔与斐雪派克第二大股东签署锁定协议,受让其17.46%股权。
但海尔的收橡悉扒购并非一路通畅。10月8日,斐雪派克独立董事以出价太低为由拒绝收购。10月18日,海尔集团将收购价提高到1.28新西兰元/股,这个价格比收购协议宣布前斐雪派克的股价高出了71%。11月6日,收购要约结束的最后一天,海尔集团正式宣布完成对斐雪派克规模为9.27亿新西兰元(约合7.66亿美元)的并购。这是海尔尝试全球化22年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也是唯一的全资收购。
速度和不菲的收购价格,令外界产生疑问:海尔为什么对斐雪派克志在必得?五年来斐雪派克营业收入持续小幅下滑,2009年和2010年甚至是陆衡亏损的。2012财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斐雪派克实现销售收入10.4亿新西兰元(53.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843万新西兰元(约合9537万元人民币),净利润率1.8%。
与之相对比,负责海尔集团生产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11.06,-0.06,-0.54%)(600690.SH),今年上半年的净利率为5.92%。而且在三年前,收购斐雪派克20%股份只花了海尔集团5248万美元。一个业绩有待商榷的企业,如今却以7.66亿美元成交,海尔要的是什么?
据海尔集团公开的资料,公司2011年总收入为1509亿元,在全球有21个工业园,14万多个销售网点,5大研发基地,海外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的26%。在海尔全球化伊始,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要布的便是一盘大棋。
海尔在海外市场有“三步走”战略: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2005年张瑞敏进一步明确了不做代工,高举高打的全球化品牌战略,这与美的和格力倡导的先易后难的全球化道路迥然相异。
与美的、格力不同,海尔没有做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无法从产业链中获取更大的规模成本优势,因此产品和品牌成为海尔必须做强的两个支点,在海外市场更是如此。另一个海尔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自主品牌道路十分艰难。海尔出示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搏杀了13年,至今在美市场占有率仅为1.5%,在欧洲的白电市场份额也不到2%。
在中国品牌普遍溢价较低的局面下,海尔亦不能独善其身,收购国际品牌及其成熟的产品技术,是提升海尔品牌溢价唯一的捷径。斐雪派克正好符合这个战略定位。
张瑞敏和海尔没有犹豫。
斐雪派克有多大价值
海尔与斐雪派克的合作始于2004年,当时斐雪派克的部分洗碗机已在海尔的中国工厂生产。2009年,海尔在实现了冰箱的全球领先地位之后,意图做强洗衣机产品,于是决定入股梁昌斐雪派克。
创立于1934年的斐雪派克,拥有全球领先的DD直驱洗衣机电机技术(更加静音、节能)。凭此技术,2003年斐雪派克与惠而浦展开了战略合作。直到今天,双方每年仍有50万台DD直驱电机的采购量。
斐雪派克2007年底决定全球扩张,但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当年公司巨亏。财报显示,斐雪派克在2008财年净亏损9530万新西兰元,而上财年公司净利润还有5420万新西兰元。公司不得不把降低债务作为要务。
一方缺技术,一方缺资金,海尔和斐雪派克一拍即合。由于此次入股在1亿新西兰元以下,按照新西兰的法律,双方可直接交易,无需履行审批手续。
李攀坚持认为,从入股20%到今天的全资收购,都是基于海尔的业务需求。“当时,入股20%就可以满足我们的战略目标(即洗衣机技术和渠道)。”李攀说。据他介绍,海尔一开始并无全资收购斐雪派克的计划,之所以改弦更张,是因为20%的股份无法满足海尔深化合作的需求,在人才、技术和资源合作上,海尔都感觉不通畅,认为决策过于缓慢。
此时,海尔已尝到了与斐雪派克合作的甜头。据调查公司中怡康的数据,2011年海尔占据中国28%的高端滚筒洗衣机份额,是第二名的两倍以上。此前,中国高端洗衣机市场一度被西门子垄断。据了解,斐雪派克为海尔专设的泰国电机生产线已建成使用。今年,海尔与斐雪派克合作开发的水晶系列高端滚筒洗衣机,以静音速洗的技术领先国内,再次提升了海尔在高端领域的份额。
在实现了冰箱和洗衣机的领先之后,海尔又瞄准了厨房家电产品,这又是斐雪派克的强项。作为大洋洲最古老的家电企业,斐雪派克以生产厨房电器、冰箱、洗衣机、洗碗机为主,大多数新西兰家庭拥有一台出自斐雪派克的抽屉式洗碗机。斐雪派克还拥有提高节能率30%以上的冰箱压缩机技术。
2011年底,海尔正式向斐雪派克提出全资收购意向。这一次,海尔试图谋求更大的战略利益,即更深的渠道和品牌渗透。2009年的合作虽然也涉及到渠道,比如斐雪派克负责海尔品牌的产品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销售,并从今年1月起代理海尔品牌在爱尔兰的销售,但由于存在合作障碍,这些渠道利用得并不好,原定由海尔负责的斐雪派克在中国的销售也迟迟未能大规模展开。
李攀称,全资收购后,斐雪派克品牌将100%为海尔所有,双方的渠道也将彻底打通。公开资料显示,斐雪派克在新西兰拥有55%市场份额,居第一,在澳洲拥有18%市场份额,居第二。其在欧美市场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26%。
2011年7月29日,海尔集团与松下电器旗下三洋电机达成初步协议,斥资约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7亿元)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及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电业务。收购的资产中还包括三洋品牌在东南亚的五年使用权和三洋电机旗下的AQUA品牌终身使用权。
至此,在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中,斐雪派克将与三洋、AQUA、卡萨帝、海尔、统帅一起构成梯次队伍,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品牌布局。AQUA是一个高端品牌,其洗衣机和冰箱销量分别位列日本市场的第五和第七位。卡萨帝和统帅则是海尔推出的自主子品牌,前者定位高端,后者定位中低端,目前已转为互联网定制品牌。
据李攀介绍,三洋品牌在东南亚的使用将渐渐淡化,直至用海尔品牌完全替代;卡萨帝全球使用,AQUA将主要在日本使用;海尔为中高端品牌,全球使用。斐雪派克的品牌用意便十分明显,主要用来填补海尔在欧美、澳洲及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品牌空缺。
我们正配袜在对接的一个准备转板上粗卖团市 生物医药的企业,股价2.8,国资控股,如果能成功申购估计保守在岩橘3-4倍,详情私聊
S-D芯变频,弹力筋内筒,强力去污,自清洁,额外漂洗,夜洗,快洗,中途添衣,自编程,温度选择
看你干什链肢森么了一般的管理人员也就是3000不到棚亩等你混成了小中层的时候就是每月10000了再往上饥模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