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顾城的介绍?

88 2024-05-10 18:49

一、诗人顾城的介绍?

  诗人顾城有以下介绍: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 “童话诗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80年代新诗潮运动的起点。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赋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并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1984年创作的《颂歌世界》底蕴反思,格调冷静。顾城的《一代人》、《弧线》等诗歌成为朦胧诗论争中被反复提的“朦胧诗作”。1987年到1993年写出了唯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英儿》。他的诗常以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喃喃自语的独白,营造一个远离尘世的童话世界。80年代初,这时顾城的自我也由对自然的依附转向对文化的依附。写作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红卫兵之墓》等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和社会意识的作品。顾城写了很多献给谢烨的诗。这些诗中有着超越现实圄地的异想,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  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意象,顾城的诗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所指。这样的诗歌意象的营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为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样式,表演艺术中的意象营造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顾城在诗歌的内容上,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童话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拟人态;在写作视角上是童年视角;而在在艺术风格上单纯明丽出自一颗童心。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顾城的诗言简易读,没有意象、语言及形式上的障碍。顾城的诗歌一般句式十分简短,语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文字纯净简单。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构建了一个清新流丽的童话世界,用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现实世界给他的束缚,实现了在心灵上的自由。在《北方的孤独者》和《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顾城不仅在艺术世界中参悟婚姻和爱情的真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为了心中的真爱不惜与世俗为敌,向道德开战。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是一顶想像中的王冠,他 是他自己的“王”。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独立王国、自给自足的意味。他为什么戴帽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引用“谌赫”的话: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代表作为:  只有在你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顾城《顾城哲思录》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面有海,远看像池水。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顾城《墓床》  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顾城《早发的种子》  在醒来时世界都远了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顾城《世界和我·第八个早晨》  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没有杂乱的市场,没有众多的居民。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只有一片落叶,只有一簇花丛,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顾城《我是一座小城》  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远和近》

二、顾城属于第几代诗人吗?

顾城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原籍上海,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代表作《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等。

三、如何评价诗人顾城的文学成就?

可以说,顾城是一切天才诗人的典型,也是我们常说的“活成了诗”的那种人,从顾城留下的作品来看,当初年仅8岁的他就已经把诗歌融入了生命。他的诗歌同时也是纯粹的、展现自然展现生命的诗歌。正如他所说的:“我相信在我的诗中,城市将消失,最后出现的是一片牧场。”对自然生命的由衷追求,始终是他的朦胧诗中永远不离其的主体元素。诸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门前》此类诗歌中对生命、对生活的希望以明朗的意境展现在我们面前。但背后确是顾城脆弱、始终不安的内心。他的童话背后隐藏着深刻且悲伤的一面。《墓床》里“正午的阳光”所衬托的是“人世已尽”的悲观和“人世很长”的劳累。顾城不仅仅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还是一个深邃的、老成的孩子。他的童话中始终充满“不安”的地洞,并且在其生命历程中被不断扩大。最后,当他试图填补这个地洞将父爱给予孩子,将归属重新给予妻子时,他此前的天真行为却造成了他杀妻后自杀的悲剧……这种生命历程本身造就了诗意(尽管顾城是悲剧的)的诗人古今中外有很多,曹植、李白、苏轼等人都是中国方面的典例(之所以举这三人是因为清代王士祯有言:“汉魏以来两千年间,史家堪称仙才者,为曹植,李白,苏轼三人……”),他们在汉语文学上的贡献与成就甚至远超顾城。但那个任性了一辈子的顾城,无疑是这些诗歌天才中最纯粹的那个。

四、以诗人顾城为原型的电影?

以诗人顾城为原型拍的电影取名为《顾城别恋》

五、顾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而这首诗同时还讲到了距离,讲到两种遥远,一个是距离的遥远,但是却是心心相印。例如云和人之间。还有一种,是心与心之间的遥远,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心与心之间却是遥远的。这或许也表达了诗人对他触不可及的无奈吧!

六、顾城同时代的优秀诗人有哪些?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记的一本名为《双桅船》的诗集了,是舒婷和顾城的诗歌合集。当年这本诗集给我的印象是舒婷写的巧,顾城写的怪。后来我在广州一家杂志社任职时,听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说顾城出事了。再后来我记不清是哪一年哪一期的《收获》杂志刊发了一篇舒婷随笔回忆顾城的散文,在我读过的有关议论顾城各种是是非非的文章中,舒婷的行文用笔最走心,令我大为叹服。有一回我把这本杂志放在车座后兜里忘了拿回家,再想读时竟然莫名其妙的找不见了,我甚至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在后座时会把一本杂志顺手拿走,真是太遗憾了。闲话几句尘封往事,即便是答非所问那也只好勉强不及格了。

七、老树(顾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是顾城写给他父亲的一首诗。他用”老树”这个意象隐喻年迈的父亲,是为他遮风避雨的港湾。诗中用枯竭的泉流、凋谢的花朵、干瘦的肌肉、布满皱纹的身躯、颤抖的声音这几种自然的意象,勾画出父亲年老体迈、历尽沧桑的形象,以此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真挚深沉的爱)的感情。供参考。

八、顾城死在新西兰哪里

顾城死在新西兰哪里

顾城,原名顾城明,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知名诗人、作家、评论家。1985年,顾城因病去世,享年34岁。有关顾城的生平、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而顾城最终去世的地点传闻纷纷,其中有一种说法称他死在了新西兰。

顾城的生平和成就

顾城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新感觉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语言流畅著称。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顾城还涉足文论、翻译等领域,堪称多才多艺的文学家。然而,他的早逝让人们对他的创作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顾城之死的谜团

关于顾城的离世地点,有很多传闻和猜测。一些说法称,顾城死在了新西兰,但具体的细节并不明确。这一说法的出现,或许源于顾城生前赴新西兰访问,并在那里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然而,也有人指出,顾城确切的去世地点并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是在新西兰。这一说法可能受到了各种谣言和传闻的影响,缺乏可靠的依据支撑。因此,顾城死在新西兰的说法仍然存在争议。

顾城的文学遗产

无论顾城最终的去世地点是哪里,他在文学领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诗歌如《你是我的花朵》、《一切都很好》等作品,被广泛传诵与研究。他的文学思想和风格影响了许多后辈诗人,并留下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结语

顾城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无论他的生平、创作抑或离世地点,都是文学爱好者们永远感兴趣的话题。希望通过对顾城的生平和作品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领略他的文学魅力。

九、顾城在新西兰哪里自杀

顾城在新西兰哪里自杀

顾城是一位备受赞誉的中国当代诗人,他的诗作以其纯净、深邃的文学风格而闻名。然而,人生的波折常常使得这样优秀的文学家也难以逃脱苦难的阴影。据传闻,顾城在新西兰的一个偏远角落结束了自己珍贵的生命。

新西兰作为一个神秘的国度,其自然风光令人惊叹,但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顾城选择了自杀这一可悲的结局,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和悲伤。

探寻真相

关于顾城在新西兰哪里自杀的真相,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一些人认为顾城之所以选择在新西兰结束生命,是因为他受到了心灵的折磨和困扰,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顾城或许被新西兰那神秘的氛围所吸引,引发了他不同寻常的决定。

然而,无论真相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顾城的离去给中国文学界和诗歌界带来了沉重的损失。他的诗作如同一座灵魂的灯塔,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道路,而他的离去也让人们深切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纪念与思考

如何纪念顾城,如何思考他的人生轨迹以及自杀这一选择都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有人主张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出版纪念文集等方式来缅怀顾城的文学成就和精神遗产。而也有人认为应该从他选择自杀背后的心灵困境和人生挣扎中吸取教训,警示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和人生困境。

顾城的离去让我们反思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更让我们思考如何珍惜眼前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瞬间。或许,逝者已去,但他留下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结语

回顾顾城在新西兰哪里自杀的事件,我们不禁感慨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感恩拥有。希望顾城在天堂能够找到心灵的安宁和永恒的诗意。

十、顾城诗歌有什么特点,对顾城的评价?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联通支持什么5g网络制式?
上一篇:新西兰留学名校中的强势专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