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病人肺移植手术在无锡成功,有哪些意义?

129 2023-12-03 08:56

外科就这个风格。单纯追求技术而已。

实际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约等于零,但在医学史和外科技术进步史上留名。

类似事情很多。

有兴趣可以去搜一搜全腹腔脏器移植....

第一例心脏移植,伦理都没备案,半夜就去搞了,病人也没活成,大概十几天就死于并发症了。

所以压根不用大惊小怪。单纯就是试一下行不行而已。不试怎么知道行或者不行?

虽然现在没什么实际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技术派确实促进了整个技术的发展。

有些成功了(如心脏移植、肺移植),有些原地踏步几十年(如小肠移植、胰岛移植)。大家只是努力尝试,成败就不是人能左右的了。

从长远看,大家都是死人。

疾病和死亡本质上是不可战胜的。

有些人愿意做哈姆雷特,总是在思考孰是孰非,to be or not to be。

有些人愿意做堂吉诃德,饱含热情去做每件事,哪怕看起来毫无意义,甚至可笑。

但总要有人去做堂吉诃德吧?

地上本没有路,要有人走,才会有路。

==补充==

从医学的角度上讲,就是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之争。因为这个手术现阶段确实没什么意义,将来有没有意义也难说。有些人主张谋定而后动,有些人主张先做了看看效果再说。

专业上讲,我也不赞成这个手术,意义不大+失败率很高。

当然,我自己是站在神经外科的立场考虑问题的。我们神外向来和移植科医生有各种纠葛。移植外科医生觉得神经外科在注定醒不过来的病人上瞎折腾,浪费医疗资源。神经外科医生嘲讽移植外科医生就像秃鹫,在将死的病人旁边盘旋。

类似的,ICU、呼吸科、麻醉科相关科室,应该都不太支持。

但利用这个机会做积极的探索,并没有原则性错误。毕竟,换了平时,病毒性肺炎肯定不会让他们移植的。

至于那些说这例患者抢了尘肺病人的肺,纯粹就是晚明的东林党或者晚清的清流派了:没有丝毫实践经验,就臆想+扣帽子。

现在所有捐献都是死亡患者捐献。

死亡患者捐献一个器官,涉及到死亡患者的医院、移植的医院、红十、wjw等多个部门的协调。

这个时候,所有医院都如临大敌,wjw的主要工作都是疫情。捐献科室(比如我们神经外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死亡患者就拉去火化,压根就不提捐献的事情了,免得惹事。移植相关科室一般也不想惹事,移植患者来个感染,他们科就炸锅了。就是移植患者及家属,有几个人心这么大,会冒风险在这个时候花几十万去移植的(肝肾脏还好,尘肺病人会这个时候去做肺移植)?

所以,如果不是疫情,这例器官移植多半就没有了。

甚至有这种可能:这例死亡病例是因为疫情原因,才协调了捐献。除了肺之外,附带还有有一肝两肾。说不定因为要做这个移植,多了三个患者得到了移植机会。

另外,肺移植少是因为器官不够?

全中国一年捐献器官5000多例,肺移植就两百多例?4000多例捐献者的肺都没用?

是技术原因?是穷!

病人穷,医生也穷。

尘肺病人有几个有钱的?

胸外医生做一个肺移植的精力,够去开几个肺癌了,钱赚得多事还少。所以,肺移植才会由市级医院做起来。大佬们压根就不想折腾这个事情。

所以,扩大肺移植的适应征和知名度,对肺移植这项事业意味着什么?

站在移植外科和肺移植事业上来讲,这种探索是有意义的。

只有整个肺移植适应征扩展、越来越多医院能够开展、越来越多的病人愿意接受,才能真正惠及所有相关患者。

地上本没有路,要有人走才有路。

实干者总会被清谈客骂。

不过没什么关系。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而实干派一向是: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武汉海洋动物园的门票多少?
上一篇:退休工资上涨3.8%,2500可以加多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