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獭兔 、小肉兔、和小草兔 都有什么区别 有没有图片可以提供一下
长篇大论转载的我就不给你说了,说了看起来特别吃力,我简单的给你说一下好了,
獭兔胡须一般是弯的,毛短,密。你可以用嘴吹一下兔子的被毛如果看不到兔皮或只看到很少一点那就是獭兔,獭兔的毛长在1.2-2.2公分之间
肉兔一般饲养的有两种,一种是新西兰肉兔,这种兔子特别像獭兔,但是他的被毛没有獭兔的紧密,往它被上吹起可以看到皮,还有一种就是加利福尼亚肉兔,它全身上下基本都是灰色所以又叫八点黑但是眼睛是红色的
草兔一般没人喂,价值不是很高,很好区别一般很少见
二、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1、小鼠是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1000多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2、实验室用的大白鼠是褐家鼠的白化变种。NCBI中Taxonomy ID: 10116 。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大鼠门齿较长,激怒、袭击抓捕时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险,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成年鼠很少患病。
3、小型猪,又称minipig,小型猪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非啮齿类大型实验动物之一,具有其它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而且作为异种器官移植最可能的供体成为研究热点,小型猪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受到生物医药界的普遍关注。
3、地鼠的生产能力旺盛,生长发育快。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反应很特别,在许多情况下,非近交系的封闭群豚鼠个体之间皮肤相互移植均可存活,并能长期成活下来,而不同种群动物之间的皮肤相互移植,则100%不能存活,并被排斥。
5、家兔和豚鼠皮肤对刺激反应敏感,其反应近似于人。常选用家兔皮肤进行毒物对皮肤局部作用的研究;兔耳可进行实验性芥子气皮肤损伤和冻伤烫伤的研究;化妆品对皮肤影响的研究,耳朵内侧特别适宜皮肤的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验动物
三、家兔哪几种好养
个人觉得新西兰兔子好养,当然好不好养,饲养方法也很重要,
这里简要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饲养方式。
放养
放养就是把兔群长期在野外放牧饲养,让其自由采食,自由活动,自由交配繁殖,这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放养的场所,要求有充足的饲草、饲料供给其采食,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野兽的袭击。家兔会打洞,还得防止打洞逃逸。这种方式仅适用于饲养肉兔。据报道,浙江温岭县有一农民,利用0.5平方千米的小岛放养几对种兔,仅两年时间繁殖了上万只肉兔。放养饲养主要优点是节省人力物力,繁殖多,生长快。其缺点是乱交乱配,近亲繁殖,引起品种退化,不便积肥。一旦暴发传染病无法控制,而且毛皮质量不高。
栅养
在室内用竹片或小树棍围成栅圈,每圈占地5平方米~6平方米,可养成兔15只~20只。栅圈的向阳一侧可开小门通向室外运动场,同样用竹片或树棍围起来。室内场地采用高垫草办法,弄脏以后再垫上一层草,达一定高度,彻底清除垫草并消毒,再重新垫上草。栅内设有采食和饮水器具。栅养适于饲养商品肉兔,也可饲养毛兔和商品皮兔,但公兔须去势,以便和母兔混群饲养,不适宜饲养种公兔和繁殖母兔。
栅养可利用破旧房屋,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管理,适于专业户采用。缺点是容易传播疾病。
窖养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农村广泛采用地窖饲养。其优点,一是节省建造兔舍费用,节省土地;二是符合家兔打洞习性;三是环境安静,冬暖夏凉。缺点是,梅雨季节较为潮湿,不便于清扫与消毒,还会影响毛皮品质。窖养适于高寒干燥的地区采用。
笼养
将兔单个或小群终年养在笼子里,称为笼养。笼养是较为理想的一种饲养方式,尤其适于饲养小兔、种兔和皮毛用兔。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家兔的生活环境、饲养管理、配种繁殖以及疾病防治,有利于家兔的生长发育、品种改良和提高毛皮品质。尽管造价较高,管理费工,室内每天须清扫,但笼养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饲养方式。
四、为什么蛇没有脚
在演化过程中,蛇类ZRS的变异导致编码音猬因子的基因无法正常表达,最终让蛇类失去了四肢。
在相对原始、还留有后肢残余的蚺和蟒中,ZRS核心区序列与四条腿的蜥蜴还高度相似(共享80%序列),但在更高等的蝰蛇和眼镜蛇中,序列差异就大得多。而常见的宠物蛇玉米锦蛇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核心区域。
ZRS序列调控着音猬因子的表达,在这个区域,即使是单个碱基的差异也可能会导致肢体发育方面的严重后果。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变异,是蛇类“无脚”的原因。
扩展资料:
跟其他12种四足动物及鱼类相比,所有参与比对的蛇类在ZRS的中心区域都有一段17个碱基对的缺失。18种脊椎动物的ZRS核心区序列局部。可见所有6种蛇类(黑体)都出现了17个碱基对的缺失。
在长达数百个碱基对的ZRS核心区,这仅仅17个碱基的缺失随后被证明正是问题的关键。维塞尔团队将这17个碱基“插”回到含有蟒ZRS的小鼠胚胎中,两周后,本应“蛇化”的小鼠长出了健全的四肢。
蛇的祖先曾经像其他许多脊椎动物一样拥有四肢。但随着环境的变迁, 它们的四肢在长久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消失。在这个过程中,ZRS的失效也许起到了作用。维塞尔的研究解释了蛇类可能如何通过基因层面的变化让自己失去四肢,而类似的机制可能会出现在那些同样没有四肢的动物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蛇